新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新笔趣阁 > 缔婚 > 分卷阅读124

分卷阅读124

    他为这桩事赔礼道歉,项宜脸上微热了一下。

    但他所说的逢双,实在荒唐。

    她只摇摇头却没出声,谭廷知道都是自己的不是,逢双是不敢奢望了。

    他悄悄看了一下妻子。

    “宜珍说逢双不妥,那就逢五逢十可好?”

    项宜一愣,讶然看了他一眼。

    她还以为他会就此回到原来的规矩上去,没想到......

    谭廷亦不自在地咳了一声。

    恰好在此时,正吉过来通传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大爷,萧观刚从京畿回来,有要事要禀告大爷。”

    话音落地,谭廷没等项宜回应,极快地同她道了一句就快步出了屋子。

    项宜想说不合适都来不及了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书房,萧观应了谭廷的吩咐,去了趟薄云书院附近,看项寓项宁住的妥不妥当。

    他们住在附近的县城里,还算稳妥,那一带有许多在薄云书院读书的世家子弟,带来的仆从临时住在城中。

    而世家子弟沐休时候便会从山上下来,回到各自的院子里休歇几日。

    因着都是不是寻常百姓,县衙甚是看重,每日巡逻不断,还算安全。

    再加上县城不远有一片绕水青山,景色宜人,也有不少京中高门将别院安置那里,官道都比旁处整齐许多。

    项寓项宁典的院子,就在他同窗的老娘住的院子隔壁,也算相互有个照应,项寓每五日下山一次,还算合宜。

    谭廷知道哪怕项宜项宁都不再同他计较,项寓也是难办的。

    谭廷叹气,只能思量过段时间,再同项宜提及此事。

    他听萧观将这事回过,又问,“还有旁的事吗?”

    萧观点头上前。

    “大爷,昨晚来京应考的寒门书生闹起来了,差点冲进府衙,要不是卫所来人压制,这些书生也多少不敢拿自己功名胡来,可就真要反了,有人都直接喊出了反言......”

    因着舞弊案迟迟没有审出结果,这些寒门书生本就烦躁不安,都觉得接下来京中春闱,兴许也有世家垄断其间,让他们十年寒窗作废。

    在这般躁动之中,不知是谁传了个消息出来,道是涉案的凤岭陈氏让族中两位封疆大吏上折子说情,皇上已经允了,迟迟没有审完,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替罪羊,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。

    这消息一传出来,寒门书生之间炸开了锅。

    这么大的案子,太子亲自下令审查的,都能这般让世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,那世族岂不是要只手遮天,而朝廷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可还有他们什么活路?

    消息就像是往干柴中扔进的火星,一瞬间就点燃了躁动不安的人群。

    当晚连着几个住满了等待春闱考生的府县,都闹了起来,要不是知府听说过领水发生的事情,有了预备,而卫所又及时赶来,兴许那些被点燃了的书生,连功名都不要,也要举旗造反了。

    虽说没有真的反,但也不少人在冲撞里手上,还有一名知县被打伤。

    萧观是拿了第一时间的消息赶来报信的,此事必然捂不住,不晓得宫中是如何反应。

    若是宫中忌惮他们竟然在京畿闹事,那么这些书生可真就十年寒窗作废了。

    谭廷在这时问了一句,“所以那凤岭陈氏的消息,有没有可能查到是谁放出去的?”

    这一套作为,可真和他父亲治疫时的传言,有异曲同工的妙处。

    目的怕不就是,要生生点燃这些人的愤怒,把事情闹大开来?

    事情闹大,这些寒门书生第一个没有好处,那么谁有又好处呢?

    然而萧观摇摇头,说消息的来源完全不可考,是好几个州县同时都出现了这样的传言,在寒门书生看来,倒也算是相互印照了。

    看来是有人故意放消息了。

    不说凤岭陈氏眼下还没有这般动作,便是有,在这件事之后也没法再有。

    可见放消息的人,也没有将陈氏考虑在内。

    这倒是和他父亲彼时的情况,又不同了......

    谭廷又问了萧观几句,暗暗思量了一阵。

    到了下晌,京郊几个府县昨晚发生冲突的事情,便已经在京城里传开了,闹得京城都人心惶惶起来,只怕他们发疯真的反了闹到京城。

    连百姓都如此想,可见宫中如何思量。

    这事这个时候闹出来,其实对前来应考的寒门子弟伤害最大,甚至有可能本届春闱后延,而这些闹事的书生被禁止以后再考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进入朝廷改换命运的寒门子弟就更少了。

    当下最好是能按下此事,安抚寒门书生的情绪,如期春闱。

    这便是最好的击退制造矛盾的人的办法。

    李程允本是要来同谭廷论此事的,但是他的妻子这两日就要生了,他不敢离家,只得作罢。

    谭廷也没让他出门,只是让族人留意朝中动向。

    第二天,多日未上朝的皇上,出现在了金銮殿里。

    当即就有朝臣提起了京畿府县的混乱,说要禁考这些闹事的寒门书生,皇上并未言语,太子在一阵沉默后,反问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难不成,要将他们果真逼到造反?”

    读书人造反只会比寻常百姓更可怕。

    没人说话了,这时皇上才开口,问及有谁愿意前去安抚。

    寒门出身的官员并不算多,他们虽然跟那些书生同根同族,但官位大都不高,官高权重的几位封疆大吏都不在京中,而寒门出身的官员并不能代表世族在此事上面的态度,但若是让世族的人去,只怕又不能说服他们。

    此事当场竟然没能定下前去安抚的人选。

    谭廷倒是愿意去,可惜他尚在补官之中,官位未定。

    但却有人毛遂自荐,翌日,朝中便将此人的定为安抚使臣。

    谭廷接到消息的时候,眼皮跳了一下。

    朝中没人应这差事,竟还是在京郊养病的齐老太爷毛遂自荐愿意前往。

    齐老太爷确实是最佳人选,他虽然出身海东齐氏这样的世族,但却在国子监和翰林院都任过职,尤其在国子监任教,教过太多寒门出身的书生,比如项直渊,在庶族寒门内亦是有名的大儒。

    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,但谭廷想到齐老太爷的身体,又同项宜去了一趟齐家。

    齐老太爷并没有当一回事,还同谭廷和项宜小声说。

    “正好能避开老婆子几天,不用喝苦药汁了。”

    谭廷无奈摇头,同他老人家说了几句彼时在领水发生的事情,让他老人家务必要多注意。

    人的情绪最难控制,更不要说一群人的情绪了。

    老太爷连道“放心”,“我过得桥比你们吃得盐都多。”

    但老夫人不知怎么,今日沉默了几分,直到听他说了这话,才瞪了他一眼。

    “休要说大话,早点回家要紧!”

    老太爷连声道好,在上马车之前,又同谭廷和项宜小声得意地嘀咕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老两口在一起一辈子了,她怎么还那么黏我?”

    谭廷险些笑出声来,项宜也抿唇勾了勾嘴角。

    老太爷还问了谭廷一句。

    “你家小娘子,是不是也这般黏你?”

    这话问得谭廷哽了一时。

    他倒是没有老太爷这福气了。

    送了老太爷前去安抚考生,谭廷和项宜便辞了老夫人回家了。

    路上,谭廷看了看垂着眼眸的妻子,想到老太爷刚才的问话,但也想到了被她拒绝了的逢双。
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">
热门推荐
多面人夫(肉合集,双性,**,乱X等) 沉淪的兒媳 系统宿主被灌满的日常【快穿】 骚浪双性拍摄记 一滴都不许漏!(高H 调教) 艳情短篇合集